记者从青海省政府新闻办4月30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青海即日起印发《严格落实三江源国家公园分区管控要求》,进一步明确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内允许、禁止开展相关活动事项,推动形成社会共识,促园区内差别化分区管控措施落地见效。
要求明确提出,三江源国家公园全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实行分区管控,核心保护区面积10.58万平方公里,占国家公园总面积的55%,实行最严格的保护。一般控制区面积为8.49万平方公里,占国家公园总面积的45%,以生态空间为主,兼有生产生活空间,是当地牧民传统生产生活区域,也是自然教育和生态体验的主要场所。
要求进一步明确,在核心保护区,确保主要保护对象和生态环境不受损害的情况下,可依法开展或者允许开展管护巡护、调查监测、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等活动及必要的设施修筑;因有害生物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等问题而开展的生态修复、病虫害动植物清理等活动;原住居民开展生活必要的种植、放牧、养殖等生产活动,修缮生产生活设施。
要求规定,国家公园一般控制区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在确保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情况下,可依法开展或者允许开展核心保护区允许开展的活动;国家战略性能源资源勘查,公益性自然资源调查和地质勘查;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监测和执法;非破坏性科学研究观测、标本采集以及不破坏生态功能的生态旅游和相关的必要公共设施建设等有限人为活动。
2021年10月,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是全国首批、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高寒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公园。2023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2023—2030年)》,将国家公园划分为核心保护区、一般控制区。(记者杜笑微)